饮尘衣 > 历史军事 > 房穿明末,开局后门通北美 > 第369章 炮轰成都,内应曾英

第369章 炮轰成都,内应曾英(1 / 2)

第369章 炮轰成都,内应曾英

在蜀王朱至澍拿出五十万两银子和一万石粮食后,廖大亨、陈士奇、刘之渤等人倒也发挥出了一些作用。

先是将欠明军的饷银补齐,甚至每个士兵还发了二两银子的赏银。

又招募了三万民壮协助守城——这些民壮是不用发饷银的,只需每天管饭即可。

然后便是加固城防。

成都已安稳两百多年,期间基本没经历攻城之战,城墙有多处损毁。至于表面看着完整,实际并不坚固的地方就更多了。

如此这般,成都军民士气总算是提高了那么一点点。

然而,在成都民乱的背景下,再加上讯风卫活动,早有诸多关于崋军的“故事”在城内传播,成都军民面对崋军的士气本就是一个很低的负值。

所以,即便士气增加了一点点,依旧是个负值。

赫连岳知道,若能一举拿下成都,接下来四川各地的抵抗必将大大减小,甚至可以传檄而定。

因此他率领主力部队虽然在后方负责接收各投降城池,速度慢了些,却也是尽快往成都赶来。

九月十三日,赫连岳终于率领第三师剩余两个旅及五个警备团、五个民勇团赶到了成都城外。

至此,成都城外聚集了七万多崋军。

九月十四日,赫连岳按照崋军习惯,在攻城之前先摆出陆军炮,准备打出一轮劝降弹。

成都城头,廖大亨见城外崋军军阵严整、气势森然,更是拉出了近百门“红夷大炮”,只觉得腿都有点软了,不得不扶住城垛,这才站稳。

一旁的陈士奇、刘之渤等人,见崋军有如此多的“红夷大炮”,也是格外心惊。

陈士奇忍不住喃喃道:“此前听闻崋贼善用枪炮,凡攻城,皆以上百们红夷大炮先轰打数轮,我还不信,没想到竟然是真的。”

刘之渤则满脸不解、痛苦,“我大明才多少红夷大炮,崋贼怎能有如此之多?”

不待几人想更多,便听到了一连串的轰轰声。

“崋贼开炮了!快躲起来!”

刘镇蕃吆喝一声,赶紧让家丁拥簇这几位重要文官往城门楼中躲去。

接下来,几人自己感觉这一面城墙在炮弹的轰击中不断震颤,仿佛随时都可能倒塌,让人十分的不安。

好在这一轮炮轰之后就安静下来。

很快,刘镇蕃就拿来一个碎裂的石弹,道:“抚台,崋贼打来的石弹中有书信!”

说着,从石弹中取出竹木筒递了过去。

廖大亨取出竹筒中的纸条一看,不由神色怪异,道:“是崋贼的劝降信——说我等若献城投降,即可保自家性命,也免得成都百姓受战火殃及。”

刘之渤当即上前从廖大亨手中拿过纸条,看完后神色阴沉地道:“不过是崋贼的攻心之计罢了——刘总兵,这类书信有多少?速速让人收缴上来,切莫流传出去,动摇了军心!”

刘镇蕃面色为难地道:“刚才崋军打的都是石弹,似乎每颗炮弹中都有劝降信。一些炮弹还落入了城中,如今劝降信已经在将士们当中传开,想要收缴怕是来不及了。”

刘之渤道:“那便严禁将士议论此事!”

刘镇蕃虽然觉得作用不大,但还是应道:“末将这就去办。”

而就在几人说话的这会儿功夫,崋军的炮击声竟然又响了起来。

成都明军很多都是头回面对如此猛烈的炮击,刘镇蕃等将领也没应对经验,让很多士卒、民壮待在城头,以至于在这两轮炮击中死伤不少。

若非刘镇蕃等将领带着家丁极力弹压,怕是一些乡兵、乡勇、民壮当场就溃了。

三轮炮弹过后,崋军这才暂停炮击。

廖大亨等人从城门楼后面小心的走出来,瞧见城墙上到处都是炮弹轰打的痕迹,一些城垛甚至直接被砸碎。

受伤的士卒则在各处哀嚎不断,死去的士卒模样凄惨无比。

瞧见这幅景象,廖大亨、刘之渤都不禁一时默然。

陈士奇则道:“崋贼先打这三轮炮弹,恐怕便是行威吓之举,让我们知道他们大炮的厉害,好尽快投降。”

旁边廖大亨心里则想着:这成都怕是守不住,如此,或许我该谋求后路了。我为四川巡抚,若降,不知大崋会给个什么官职。

有了降崋的想法,廖大亨便想拖到夜间,派亲信出城去跟崋军密谈。

刘之渤回过神来,则道:“食君之禄,忠君之事。我等即为大明官员,便只能死守成都。

况且,赵光远等将领还带着一万多营兵在外镇压民乱,也许等他们回援成都,便可解成都之危。”

刘之渤并不通军事。

他说这番话,只不过是想表明态度,鼓励众人协力守城罢了。

赫连岳在劝降信中给了明军半个时辰的考虑时间,半个时辰后,他见城中明军并无什么反应,便道:“准备攻城吧。待到第六轮炮击后,我军发动冲锋攀城之际,发出信号,让城中内应也发动,夺取东门。”

“遵命!”

随着令旗舞动、传令兵奔走,崋军军阵立即动了起来,九十门陆军炮也重新装弹打发。

最新小说: 三国:投奔刘备,反手截胡糜夫人 顶流的病美人姐姐 大汉小吏 谍战:我真的是王牌特工 那个男人 父皇!儿臣摸鱼成性求放过! 帝国风云 杜林日记 赝品太监 十国江山风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