饮尘衣 > 历史军事 > 房穿明末,开局后门通北美 > 第124章 设承平镇,气候差异

第124章 设承平镇,气候差异(1 / 2)

这次军事会议结束后,义军将会在遂平修整几日。

因为扩军之后还有很多工作要做。

为避免义军各个营的战斗力普遍下降,这次扩军主要是从已有的各个营中抽调中低级将官、精锐士卒作为新建五营的骨干。

其兵员则主要来源于之前随军的两千民勇——一千来自确山,一千来自北美四大营。

另外,文宥在遂平也训练了几百民勇。

再从矿工民勇营中抽调几百人,便足以让新建的五個营满编。

除此外,还要给遂平这边的三个团分配辎重营。

又要将在舞阳县城、铁山集、遂平县城收编的工匠及其家属送往确山。

因为后面刘升不准备在遂平驻守太多兵马,而确山则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驻扎“重兵”,安全更有保障。

最后,新建的五个营兵员虽然大部分来自经过数个月训练的民勇,但至少也需要几天的磨合。

趁着这个时间,刘升让杨和庆暂时署理三个团的军务,他则带着一百骁骑亲卫先去了确山县城一趟,而后又回往天目山。

值得一提的是,这次义军从遂平、舞阳又缴获了一些骡马。

虽然其中够得上战马标准的不足三十匹,但刘升还是混合其他一些稍差的骡马,组建了骁骑营第三哨。

骑手则是从义军各部中挑选的善骑之人,因此会骑射、骑砍的虽不多,但骑术都还过得去。

···

在刘升赶到天目山时,红娘子迁徙的又一批有家口的万余难民也到了天目山脚下。

十几天前来的一万余难民,已经让大水瓶寨压力剧增。

不是粮食方面压力,而是管理方面的压力。

人越多,管理起来就越困难。

驻守大水瓶寨的主将张谷英虽然有一些管带难民的经验,可却是头回面对上万难民。

虽然大水瓶寨这边接待过好几次大规模难民,已经有了一套固定流程。

可十几天下来,各种突发情况仍让张谷英忙得焦头烂额。

得亏小李村的李富昌主动帮忙,大水瓶寨的马贵也充分发挥了行政方面的辅助作用,才没有出什么大乱子。

至于刘家寨这边,在刘升回来前,却是不敢一下子接收如此多难民的。

因为负责军、政两方面工作的王老五、周茂华很清楚,刘家寨对于华部来讲多么重要。

可以说,刘升不在时,刘家寨的安危高于一切。

好在张谷英也知道刘家寨重要性和敏感性,并没有因为难民太多,呆的时间太长,就往刘家寨这边推。

不过,当得知又有万余难民到来,张谷英心里难免打起鼓来。

一万难民都这么难管,现下又要增加一万人,该怎么办?

先前首领和红娘子都说那个李夫子是真正有本事的读书人,他要不要通过刘家寨,向北美的李夫子请教一番?

或许该先和军政员王伟商量一下?

就在张谷英紧皱眉头,思量着该怎么做时,忽然听到西城门处传来欢呼声。

因为军营就在西城门不远处,所以他一走出房门,就听清了那欢呼声——

“首领回来了!”

听闻刘升回来,张谷英也是神色一喜,带着几名警卫往城门处赶,在半道上迎上了刘升。

“参见首领!”

刘升微微颔首,道:“张指挥过去辛苦了,寨城外这么多难民,管理起来不容易吧?”

张谷英苦笑,“何止是不容易,俺头发都愁掉了不少。

不过也是经此一事,俺才知道首领在北美将那好几万人都安排的井井有条,是多么难得。”

张谷英说的是心里话。

经过这次的事,他心里对刘升更加佩服了。

也对自身能力有了更清晰的认识。

让他带几百人打仗可以,让他管个几百上千难民也没问题。可以让他像刘升一样,将几万难民安排的明明白白,打死他也做不到。

刘升哈哈一笑,“虽然不容易,但我看你做得还不错嘛。”

“多亏了李员外和马管家帮忙,仅凭俺一个,说不定就管出乱子了。”

这情况刘升倒并不怎么意外,但还是颇感兴趣地问:“哦,跟我说说,这两人都做了些什么?”

“是。”

接着,两人一边说一边去了军营。

等张谷英讲完,刘升觉得是该给大水瓶寨安个民政官了,让带兵将领这么兼着总不是个事儿。

像红娘子这样本身就有不错民政天赋的将领还好,可对于张谷英这种民政天赋欠缺、能力不足的将领来讲,兼管民事就太难了。

得知李富昌就在寨城内,刘升当即派人去将李富昌和马贵都叫了过来。

“参见首领!”

小李村如今也算是跟义军绑到一块了,因此与马贵一般,称呼刘升为首领。

“不必多礼。”刘升颔首,“我听张指挥说,过去十几天,两位在管理难民一事上出力甚多,我在这里谢过二位了。”

说着,刘升起身一拱手。

“不敢当首领的谢。”

两人连忙避开,都有点紧张。

最新小说: 三国:投奔刘备,反手截胡糜夫人 杜林日记 大汉小吏 十国江山风月 帝国风云 顶流的病美人姐姐 那个男人 赝品太监 父皇!儿臣摸鱼成性求放过! 谍战:我真的是王牌特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