饮尘衣 > 历史军事 > 红楼襄王 > 第583章 福兮祸之所依

第583章 福兮祸之所依(2 / 3)

上扮演的是内阁大臣的角色,而且还是权力最小的那一个。

且说此时乾清宫内,皇帝就在看辽东发回的奏报。

朱景洪关于阅兵的计划,朱咸铭已经提前知道了,但他不确定最后产生的效果。

三天前他收到了辽东急递,主要内容是阅兵的方案,其中详加阐述了阅兵仪式涉及的兵力,以及需要消耗弹药等物。

即便没有亲临现场,仅从汇报的内容也可得出,现场效果绝对非常震撼……

可震撼归震撼,能不能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,对此朱咸铭心里其实没底。

连朝鲜都敢反叛,这要是不压下去,往后大明就威风扫地了,他将无颜去见列祖列宗!

所以其实朱咸铭已打定主意,入宫阅兵不能实现目的,他将调配大军讨伐朝鲜,摁死李氏实现杀鸡儆猴的目标。

为实现这一目的,他已决心拿出五百万两预算,专门保障辽东战事……

对此,朱景洪则是一无所知,此刻还想方设法为老爹省钱。

若明白皇帝心中底线,这厮一定会想方设法挑事,以主持大战的方式扩充势力。

“朝鲜认罪……哼哼……还算他们懂事,一意孤行只有死路一条!”

现如今,西北的战事毫无进展,在某些方面明军还吃了亏,朝廷上下已有一股暮气。

所以现在,急需一个利好消息,来提振朝野信心和士气。

辽东不战而屈人之兵,使得辽东顺服之事,在朱咸铭看来就非常合适。

换句话说,朱景洪驯服朝鲜这件事,已被皇帝赋予了更重要的意义,这意味事情走向将超出前者预料。

“再过两天,九月初一……大朝会时,正好公布此事!”

“要下旨申饬朝鲜申饬,还要给予赏赐以示恩典,对老十三也要重赏!”

奏报看望,朱咸铭心情大好,当他拿下一份奏报时,才发现还有一份朱景洪的请安折。

“这小子……字也写得周正了!”

如今朱景洪立了功,替皇帝省了一大笔银子,后者自是看他千好万好,眼下便不吝惜夸赞之言。

“儿臣朱景洪谨奏,叩问父皇圣安……”

除了开头这一句,后面完全看就是大白话,朱景洪先是夸了老爹如何圣明,然后称赞了底下将士多么奋勇,最后讲了朝鲜人如今何等仰慕天恩……

当事人现身说法,作为阅兵奏报的补充说明,便让辽东的情况变得更立体了。

这份请安奏本,也该在大朝会拿出来……只是言语太过浅陋,得送去翰林院让人润色!”

想到最后,朱咸铭又摇了摇头,而后低声念道:“翰林院那些人自以为是,让他们润色老十三得他们耻笑,还是送去司礼监吧……”

司礼监的秉笔和随堂太监们,其文化水平不比翰林们差太多,让这些人来润笔效果好也可靠。

确定了这件事,朱咸铭就继续看起其他奏报。

皇帝就是这样,要想掌握帝国的情况,只能依靠各个方面传来的奏报,其中哪些是真的哪些有水分,全都得靠他自己来把握。

看奏本的时间既慢又快,一上午的时间转瞬即逝。

本来依朱咸铭的安排,他是要尽快吃了午饭,然后看地图并推演西北战局。

可他终究年龄大了,如今精力比不得过往,所以这件事就往后推了推,其本人去了坤宁宫用膳。

倒也不完全是为吃饭,他找皇后是为商量奖赏宝钗和朱景洪,二是为了聊聊朱云笙的婚配之事。

再过几个月,就到了正统十四年,朱云笙将满十五岁,确实到了成婚的年纪。

自己宝贝女儿的婚事,朱咸铭自是无比重视,所以才要认真筹备谋划。

转眼又是两天过去,时间来到了九月初一。

大朝会如期举行,在头两天的造势酝酿下,大朝会上宣布的朝鲜之事,确实起到了一定激励鼓舞作用。

不战而屈人之兵,皇帝仁德感化天下……大明是何等蒸蒸日上。

首功是皇帝的,次功便是朱景洪。

这一点朝臣们大多认同,所以皇帝要赏赐朱景洪,这件事任何人都没有异议。

九月初一的中午,帝后二人奉上的旨意到襄王府,这是为褒奖宝钗为皇室开枝散叶之功。

而九月初二的上午,皇帝的第二份旨意送到襄王府,这次则是为赏赐朱景洪安邦定国之功。

诏书一式两份,除了在襄王府宣读这份,还有一份会送往辽东去,除了褒奖朱景洪还会赏赐燕辽官员。

可以说朱景洪在哪里,机遇就会到哪里,这一点非常难能可贵。

当然,对听旨的宝钗来说,她的心里只有惶恐不安。

尤其旨意中评价朱景洪“安邦定国”,尤其让宝钗感到心惊。

昨天大朝会,皇帝把朱景洪夸上了天,昨天今天连番下旨赏赐,襄王府上升势头过于明显……

好事接踵而来,府里上下都很高兴,唯独宝钗是强颜欢笑。

好不容易送走传旨钦差,宝钗返回同心殿之后,便先召集了内宅一众女子议事。

可卿,即将分娩的英莲,性格豪放的琪琪格……此时规规矩矩

最新小说: 谍战:我真的是王牌特工 重铸三国:逆风局才有意思 父皇!儿臣摸鱼成性求放过! 三国:投奔刘备,反手截胡糜夫人 杜林日记 帝国风云 那个男人 大汉小吏 顶流的病美人姐姐 十国江山风月